"刚毕业就能拿30万美金年薪"——三年前,这还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眼中触手可及的现实。可如今,斯坦福、康奈尔这些顶尖名校的CS毕业生,却要和艺术史专业学生抢工作,甚至有人投了5000多份简历仍一无所获,最终在Chipotle快餐店谋求生路。
这场从云端跌落的"计算机专业悲剧",到底是怎么发生的?
泡沫破裂:当"免费资金"时代戛然而止
2022年我入学斯坦福时,计算机科学还是公认的"人生赢家专业"。那时的硅谷,只要公司名字够酷、有点新奇点子,就能轻松拿到数千万美元融资。风险投资在2020-2022年间翻了一倍多,从3100亿飙升到6850亿美元。
钱太多、太便宜了。零利率政策下,美联储向市场注入的数万亿美元,几乎是"白给"。科技公司疯狂招人,应届生年薪30万成了常态——这种繁荣,让无数学生坚信"学CS=躺赢"。
但泡沫总有破的一天。2023年起,美联储加息抗通胀,免费资金时代终结。风险投资断崖式下跌,科技公司估值腰斩,2023年IPO数量从2021年的126家暴跌到仅9家。
招聘市场瞬间冰封:科技岗位从2022年4月近47.8万个峰值,一年后只剩16.3万个。亚马逊、Meta、微软等巨头裁员超26万人。
僧多粥少:17万毕业生争抢消失的岗位
讽刺的是,就在行业收缩的同时,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却迎来了毕业潮。2024年美国CS本科生超过17万,是2014年的两倍多——他们大多是冲着前几年的高薪神话来的,却一头扎进了"岗位荒"。
数据不会说谎:22-27岁的CS毕业生失业率高达6.1%,计算机工程更是7.5%,比生物学(3%)、艺术史(3%)足足高出一倍多。曾经被调侃"不好找工作"的艺术史专业,如今成了比CS更稳妥的选择。
我身边的同学,投200-300份简历才拿到一个offer已是常态。《纽约时报》采访的一个学生,从俄勒冈州立大学毕业,投了5762份科技岗,只换来13次面试,最终被麦当劳以"缺乏经验"拒绝,只能在家领失业救济。
AI抢饭碗?更深的问题藏在泡沫里
很多人把锅甩给生成式AI,说ChatGPT这类工具抢走了基础编程工作。不可否认,AI确实能替代故障排除等低级任务,但真正需要批判性思维的复杂工作,依然离不开人类。最顶尖的CS学生,本该依然抢手。
问题的核心,是那场泡沫留下的"结构性错配":行业扩张时,无数学生被吸引报考CS;等他们毕业,行业却已收缩回正常水平。四年学制的滞后性,让这批学生成了"接盘侠"。
就像一个斯坦福同学吐槽的:"我们入学时听的是'随便毕业都能年薪百万',毕业时面对的是'投100份简历石沉大海'。"
出路在哪?放下"精英包袱"或许是第一步
其实,很多CS毕业生并非找不到工作,只是放不下对"硅谷高薪梦"的执念。
如果愿意走出旧金山、纽约这些科技中心,接受企业IT管理岗,甚至非科技公司的开发职位,斯坦福、康奈尔的文凭依然有竞争力。收入可能不如预期,但远超平均水平,生活完全无忧。
可当我跟同学提这些建议时,多数人觉得是"屈尊"。他们宁愿待业,也不愿接受"不够精英"的工作。
只是现实摆在眼前:要么放下幻想接受新赛道,要么继续在失业的泥潭里挣扎。
这场计算机专业的"悲剧",与其说是行业的衰落,不如说是一场清醒剂。它提醒我们:没有永远热门的专业,只有适应变化的能力。那些能从代码世界跳出来,把逻辑思维、问题解决能力用到更广阔领域的人,或许才是最终的赢家。
线上配资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