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31日,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中国天津,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,展开对中国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。此次访问,吸引外界关注的不仅仅是隆重的欢迎场面,而是中俄领导人会谈时,普京主动提及半个月前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阿拉斯加的“特普会”情况。这个举动很快消除了外界关于“俄美接近可能影响中俄关系”的疑虑,也让大家看到中俄在战略协作方面的互信高度。
8月15日,普京与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举行会晤,这是自2021年以来俄美领导人首次面对面会谈。尽管这次会谈没谈出具体结果,但双方均表示“有建设性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俄方在“特普会”后第一时间向白俄罗斯、中亚国家等通报了情况,唯独没有主动跟中国说明具体细节。这以细节很快引发了外界的讨论,有人觉得俄美关系可能有所缓和,说不定还影响到中俄两国战略协作的根基。不过,普京刚到中国的第一天,就主动向中国详细说明了“特普会”的情况。与此同时,普京还在访华前一天就中俄关系明确表示,俄中两国结成“统一战线”,共同反对世界贸易中的“歧视性制裁”,以及抗击金融“新殖民主义”。
克里姆林宫幕僚乌沙科夫透露,普京重点介绍了俄美在乌克兰问题、双边关系和对华立场上的讨论,还特别强调俄罗斯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,在台湾问题上始终支持中方”。这波操作不仅打消了外界的疑虑,同时,也向外界传递了清晰信号:在俄罗斯的外交名单上,中国始终是排在美国前面。普京此次主动说明情况不是临时起意,而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。近年来,中俄关系始终保持“稳定、健康、高水平发展态势”。
2025年5月,中国高层访问俄罗斯时,双方签署《关于进一步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》,明确把两国关系定位为“大国关系的真正典范”。更重要的是,中俄在核心利益上相互支持。俄乌冲突后,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,中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经济支撑。而俄罗斯在台湾、南海等问题上多次力挺中国。这种“成就彼此”的关系,让双方不需要用漂亮的外交辞令来证明,而是直接用行动来表明合作的深度。相比之下,俄美关系至今仍充满不确定性。
尽管“特普会”引发关注,但双方在俄乌冲突、对俄制裁、北约东扩等问题上分歧依旧存在。普京曾直言:“俄中关系建立在相互平等、相互尊重基础上,不针对第三方,不受一时一事影响。”此次主动向中方通报,就是对这个原则的践行。当前国际秩序正面临美国说了算与多极化的十字路口,中俄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,始终倡导“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”。
普京的话表明俄罗斯很清楚:与中国的战略协作是他们应对西方压力的最根本保障,不会因为俄美偶尔互动一下就改变这个大方向。普京此次访华,除了政治表态外,更重要的是谈实际合作。双方在能源、金融、科技、远东开发等领域加深合作。此外,两国在人工智能、太空等新兴领域的协作也可能成为新亮点。
用一场主动的通报,不仅消除外界关于“俄美接近”的疑虑,也再次说明中俄关系的成熟与稳定。这种信任不是一天两天建立起来的,而是中俄长期以来坚持的共同原则:尊重彼此核心利益,反对霸权主义,推动多极化世界。
线上配资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